奋力建设绿色生态发展高地——粤北韶关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纪实

2020-01-08 11:29   韶关日报  

核心提示

山水之间,青罗碧玉;良田草木,阡陌纵横。在岭南名郡、粤北韶关,这个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和自然保护区面积均稳居全省第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开窗见绿,风土怡人。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韶关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以生态为特色优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  

新丰县茶叶产业园。新丰县提供

潮涌三江,砥砺奋进。在时代的发展和机遇中,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在北部生态发展区连续两年排第一位的韶关,正在大湾区、示范区和生态发展区“三区联动、错位发展”中按下绿色发展超车键,厚植生态底色,培育绿色动能,做实生态文章,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建设生态绿色发展高地。

实施全域生态保护: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作为“一核一带一区”中的“一区”,韶关坐拥绿色“富矿”,被誉为北回归线同纬度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全市现有林地面积126.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3.84%,森林蓄积量8917.08万立方米,三项反映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指标均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绿水青山无价”成为全域生态保护的共识。  

为了敞开“绿色宝库”,孕育绿色发展,韶关在高水平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过程中,增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开展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相关工作,并致力把创建国家公园的过程变为从“韶关样板”向“国家样板”提升的过程。  

行走在韶关大街小巷,碧水流淌、青山巍巍的景色交相辉映。得益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不断统筹推进,全市已投入10亿元实施北江上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24个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凡口矿和大宝山生态修复项目获评“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示范案例”。2020年,全市力争完成30个项目主体工程,2021年完成项目建设验收、达到预期成效。  

同时,为了守护蓝天碧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紧锣密鼓,持续推进。韶关深入开展扬尘整治,清理整治市县两级饮用水源地隐患69个,纳入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优良100%,完成56个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和15个中央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2019年,市区空气质量指数达92.6%、改善幅度全省最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和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此外,韶关正继续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北江水质绝对安全,以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为抓手,编制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强化重点区域土壤治理与修复……  

当生态保护持续加强,绿意不断破土拔节,一场守护“市肺”的行动——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也在深入推进。2019年,韶关成为全省首个完成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备案的地级市,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29.5万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23公里,始兴县被列入省首批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示范县,新增省级森林小镇4家。目前,全市已形成市县镇村四级联创格局,力争2021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  

如今,南岭群山脚下的韶关,持续增厚生态底色、增强比较优势,山、水、城、人交相辉映,“山清水秀、林草环绕、碧湖青田、城美人和”的宜居家园从理想照进现实。

穿行于青山绿水之间的阅丹公路成为“网红”公路。 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 摄

绿色赋能产业体系:走出绿色低碳循环之路

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断点“绿”成“金”释放绿色福利,韶关正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为此,作为广东老工业基地的韶关,以钢铁、有色冶金、能源、烟草、纺织服装、玩具等传统产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必须顺应区域发展新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深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改造,以良好生态赋能产业振兴。  

乐昌九峰瓜果种植带动了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发展。 韶关日报记者 张伟 摄

在绿色低碳循环之路上,全市上下形成热潮,致力重构产业体系,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拥抱绿色工业——韶关将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打造的六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全市2019年新引进新开工新投产超亿元项目43个,并将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实施百家优质企业“倍增”计划和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计划3至5年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兴旺生态旅游——田园风光秀美,旅游产品富集的韶关,正全力推进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景区建设。2019年,这片热土成功举办了韶关马拉松赛、徒步穿越丹霞山等大型赛事,阅丹公路成为网红打卡地,并将加强对接大湾区大市场,高水平推进重点景区建设,培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户外运动、休闲养生等新兴业态,积极申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申办2021年亚乒赛,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打造大湾区“后花园”“体验场”“赛事馆”。  

深耕生态农业——韶关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大力培育6+6农业产业,2019年新增42个农业类省名牌产品,数量连续三年全省第一,创建“粤字号”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16个,实现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县域全覆盖;并将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力争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实现省级田园综合体“零”突破,打响韶关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打造成为大湾区高质量“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  

打造现代物流业——拥有“八高四铁两航”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韶关,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EMS清关中心等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成运营。接下来,韶关将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推动港口物流发展,打造水铁联运产业集聚区,建设大湾区“菜篮子”工程产品配送市级分中心,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进一步提升集聚商贸物流承载能力。  

构建大数据产业——华韶数据谷、华南数谷大数据中心、广东移动5G智慧城市及大数据产业等项目在韶落地建设,广东联通BPO项目投入运营。韶关还将加快大数据产业园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与华为、联通等合作建设大数据产业合作平台,加快讯美捷通信等在建大数据项目建设,打造服务大湾区的大数据存储集聚地。  

聚焦大健康产业——韶关正打造“1331”高水平医院集群,加快建设一批生物医药专业园区,推进医养融合服务;进一步加快甘棠医药、东阳光生物制药、南雄南药等大健康园区建设;围绕“城区、园区、景区”,做好“一老一小”文章,培育医养结合、康养+养生的养老模式,发展健康体检、生态颐养、体育休闲健身等业态,打造大湾区“康养地”。

大力推进“培土工程”:厚植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

为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建设生态绿色发展高地,按下绿色发展超车键,韶关大力推进“培土工程”,推动系列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促进科技创新,优化公共服务,统筹推动软硬环境提质升级,提升对各类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厚植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  

着眼于产业园区提升,韶关狠抓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完善基础设施,园区经济增长较快、运行质量向好,省级产业园实现县域全覆盖,并将扎实做好园区规划修编,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把园区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细做优,探索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新路子,大力推进装备制造、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挖掘新增长动能,推进园区提质增效。  

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华南装备园管委会提供

同时,韶关大力推进融湾平台建设,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建设,着力推动芙蓉新区和韶关高新区融合发展、打造对接大湾区先行区,谋划推进对接大湾区的翁源、新丰南部平台,构建全方位融湾平台格局。接下来,还将重点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抓好韶关新区建设,加快红色教育基地、金融集聚区等项目建设,织密新区路网,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吸引大湾区企业区域性总部或区域中心入驻,鼓励本地企业总部入驻新区,着力打造高端特色产业新高地,辐射带动市域其他片区发展。  

在5G的发展浪潮中,韶关也致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韶关移动和韶钢公司联合打造的5G智慧钢厂、华彩鸿盛公司打造的华彩新材料产业园5G智慧园区项目纳入广东省首批5G融合应用项目库。接下来,韶关将全力推进2个“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项目,推动生产应用、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为了大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韶关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出台“科创8条”等政策措施,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30家,R&D占GDP比重居粤东西北之首,韶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并将实施高新区三年对标提质行动,争取韶关高新区在2020年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增省级高新区2个,推进北京理工大学、省微生物所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开发、保护、利用,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增长10%以上。  

作为广东技工教育大市,韶关也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竞赛型技能人才培养取得新突破,实现技校学生留韶实习就业率稳定在50%以上;并将以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和省属技校资源整合为契机,对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实施“韶关技工”工程,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打造高素质“韶关技工”队伍。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是题中之义。为此,韶关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深入推进粤省事、粤商通、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数字政府”改革创新成果应用,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系统,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成,工程项目落地、企业用能报装时限全面压缩。未来,韶关还将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智慧政府”建设,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指尖办、自动化审批等,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便利、贴心的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奋力建设生态绿色发展高地保驾护航。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雁

编辑:何立坚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