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自然资源部确定的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自去年机构改革新组建成立自然资源部门以来,市自然资源局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认真履行“两统一”职责,积极适应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快速发展新常态,全力发挥规划服务和自然资源要素保障作用,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卫片执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等重点工作,在开局之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接下来,该局将继续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坚持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推进自然资源事业再上新台阶。
浈江区新韶镇陈江村垦造水田项目。图片由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多措并举严守耕地“红线”
“林地多、耕地少,山地多、平地少,荒地劣地多、良田好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少、宜垦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建设用地供给矛盾突出”是我市土地资源的基本市情。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耕地保护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守住全市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市自然资源局突出规划引领,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在土地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中,积极做好与各类专业规划的充分衔接,统筹考虑到国家和省、市重大建设项目,不断优化耕地布局。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明确主体责任,落实奖惩,积极做好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和整改工作。
该局积极争做自然资源政策的宣传者,宣传自然资源国情、省情、市情,致力营造全社会依法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落实。组织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双行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补充储备耕地、土地复垦等工作,深入组织开展中低产田地高标准改造、垦造水田等提高耕地质量,及时做好耕地占用调整补划。其中,在该局的大力推动下,我市水田垦造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在充分保障全市重点项目水田指标需求的同时,通过指标交易助力财政创收和乡村振兴。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兑现水田指标承诺。
在保障耕地的同时,该局还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将耕地保护与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补偿制度挂钩,进一步调动各县(市)区、管护单位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不断完善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后期管护。强化依法保护,切实抓好基础性预防,全面加强日常巡查,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最大限度地将违法消除在萌芽状态。落实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共同责任机制,实现齐抓共管,认真履行好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
市自然资源局坚持数量、质量并重,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精准发力保障发展需求
随着我市加快融入“双区”“双核”建设,我市建设用地规模需求将不断增加,项目建设节奏也将进一步加快,如何高效保障这些用地至关重要。
市自然资源局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重大项目的用地保障工作,尤其是机构改革以来,该局在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效能、保障重大项目用地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也取得显著成效。
该局充分运用上级土地管理改革政策,积极争取用地指标。通过争取“三旧”改造、拆旧复垦奖励性指标,核销使用省指标和抢指标等多种途径,有效缓解我市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紧缺问题,并坚持引导各地从“要指标”向“挣指标”转变。
为科学配置全市用地指标,该局提前谋划,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强化用地指标精准化、差别化配置水平,把重大项目用地指标优先纳入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区、重大发展平台、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产业以及全市重大项目倾斜。
同时,该局还积极用好上级下放职权,提高组卷报批质量。充分吃透弄懂用活国务院、部和省厅下放的用地预审、用地报批审核等行政审批职权,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各地用地报批审核效率和组卷质量,确保所有指标全部安排到位,没有被收回一亩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效率。
在该局努力下,2019年共为全市保障用地指标18759亩,占全省指标的1/11,在全国实行不饱和供地以及省土地利用指标缺口较大的形势下,有效确保了大项目用地无障碍,有力保障和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监管节约集约用地
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大环境下,市自然资源局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同时,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在内涵挖潜中激发存量土地活力。
土地市场一方面面临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已供应的土地却由于各种原因闲置。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为此,该局大力开展闲置土地处置、低效用地盘活以及消化批而未供工作。在摸清底数,细化和完善闲置土地数据库资料的基础上,加强与园区、工信等部门关于闲置土地现状调查、处置等信息的共享;坚持管住增量、消化存量,强化实地抽查检查,以园区为重点,依法依规开展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同时,建立完善土地供后全过程监管机制,健全常态化跟进处置工作制度,通过收回土地重新出让等多种方式,全力盘活低效闲置用地。我市2014-2018年平均供地率72.6%,2009-2016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29.5%,2019年已供应土地违约率仅13.92%,均排名全省前列。
同时,转变用地观念,加快企业转型,组织开展标准厂房建设情况调查等工作,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扩能提质做好底数摸查等基础性工作。指导并推动各园区建设一批高标准厂房和工业大厦,落实一批工业用地容积率超2.0开发,促进集约节约用地。
为了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该局还落实改革措施,调整完善“三旧”改造体制机制,以成片“三旧”改造为抓手,谋划推进老旧工业用地改造为新型产业、公共服务、商业、居住以及生态修复整治等项目,促进多元化改造业态,整体推进城市功能完善和空间品质提升。2019年,我市完成新增实施改造面积6239亩,任务完成率520%;完成改造面积6291亩,任务完成率629%,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了空间,也为争取奖励指标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张龙 通讯员 陈健 刘林楚 周欣凯
编辑:刘璐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