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金融的支持很重要。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作为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之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始兴县支行坚定不移地站在脱贫攻坚最前沿,聚焦贫困村生产生活难题,切实扛起国有银行担当,举全行之力用真心、真情、真举措帮助贫困村变为小康村,助推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书写高质量答卷。
聚焦贫困村生产生活难题
司前镇离县城60公里左右,大多数贫困户居住在较为偏远的村落,交通及通信不发达,当地特色经济较为单一,劳动力低下,老弱病残较多。
为响应国家号召,紧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韶关市分行党委部署,始兴县支行结合金融扶贫小额贷款业务,开启了重点帮扶始兴县司前镇及沈所镇的脱贫攻坚之旅。
闻令而动,使命必达。邮储银行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多次往返司前镇,倾听贫困户的需求,了解其劳动的能力以及家庭状况、还款能力等,科学研判了村民脱贫难题所在。
在充分了解司前镇的特色及贫困户的情况后,始兴县支行积极与当地扶贫干部沟通协商,由村委及镇政府把关,提供技术及销路,邮储银行则提供相应的资金安排,在贫困村大力推广种植柑橘及杉树育苗等经济作物脱贫致富,一环扣一环,助力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
就这样,“两树”铺就了司前镇与沈所镇贫困户致富的康庄大道,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用好扶贫小额信贷“贷”来幸福生活
扶贫小额信贷是助力脱贫的金融利器。然而,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宣讲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现场也吸引众多咨询的村民,但到了真正申请贷款的时候,村民却仍陷入犹豫之中。
如何打破制约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思想壁垒,始兴县支行决定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当地贫困户制定扶贫小额信贷的方案,让始兴县支行的工作人员费了一番“苦心”。
原来,村民内心深处仍对贷款怀有的“陈旧”印象,认为贷款手续麻烦,还要付利息,甚至可能会因还款不及时影响自己的信用,多一事还不如少一事。
针对这一现象,始兴县支行积极开展“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通过集约批量进村入户宣讲的创新模式将金融扶贫政策及相关金融扶贫知识向贫困村民做了全面详细的介绍,让所有贫困村民都了解扶贫贷款的相关内容和办理流程。
同时,号召工作人员耐心地向贫困村民进行解说,让村民了解到扶贫小额贷款是国家政策,享受国家贴息,村民“贷得快”也“贷得起”。
无数次不厌其烦地沟通交流、切切实实为贫困村民与当地村委及镇政府积极沟通协商方案后,大大提升了村民对邮储银行的信任,而普及其他地方的一个个致富例子,更给贫困村民打下一剂强心针。
“邮储银行放款快、服务好,金融扶贫政策真好。”首名贫困群众提交了贷款申请,并快速通过了审批,拿到贷款时他激动地感叹道。
此后,一个又一个贫困群众向邮储银行递交了贷款申请,并成功“贷”到了开启幸福生活的启动金。
截至2020年12月,邮储银行直接累计向当地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52.5万元,带动1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斩断穷根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产业兴旺才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因此,在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工作的基础上,始兴县支行精心谋划,不断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时制宜优化产业扶贫模式,把培育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心怀宏景,须砥砺前行。始兴县支行和县扶贫办、镇扶贫办、村两委结合司前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司前镇草珊瑚项目。
该项目由大坑了家庭农场牵头,提供物料及技术支持,在收成时保价收购等方式,成功带动司前镇15户贫困户共同种植草珊瑚项目,每年为困难群众带去8%的销售分成。而邮储银行则向困难群众提供资金购买相应的生产资料。
在始兴县支行的产业扶贫探索之路上,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沈所镇的稻虾共生项目。
该项目与草珊瑚项目异曲同工,由始兴县顿岗镇广源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以提供物料及技术支持,在收成时保价收购等方式,带动沈所镇66户贫困户共同发展稻虾共生项目,每年给困难群众带去近4000元的经济收益。
在脱贫攻坚的几年时间里,始兴县支行一直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解村民之所惑、供村民之所需,助力两个贫困镇变美变富。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始兴县司前镇及沈所镇变化喜人:村道平坦整洁、路灯明亮、全村安装安防视频监控、沿路遍种草树、学校图书室重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文字:邹方筱 郭文玉
编辑:刘青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