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群同心抗旱保供水——翁源县采取积极措施全力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直击

2021-04-12 15:55   韶关日报  

去年10月以来,翁源县降雨较往年明显减少。今年1月至4月8日,该县降雨量共120.6毫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少7成,是近30年来的最小值。一场中-重等程度气象干旱带来的影响正波及全县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3月中上旬开始,县城自来水供应首先告急。随着春耕的到来,个别地区农村灌溉用水也成了问题。在翁源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项引水抗旱行动正在积极展开。4月9日,记者深入翁源田间地头、居民楼采访,发现民众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正常秩序。

启用备用水厂实行错峰供水

其实早在1月5日,鉴于水源储备不断减退的情况,为了确保春节期间居民正常用水,翁源县委、县政府就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对水源、供水和用水等方面工作作科学部署,将老水厂重新启动作为备用水厂,启用新水厂和备用水厂联合供水的调控方式。  

翁源县积极引水抗旱,保障农业灌溉用水。图为葸岭村的村民在抛秧。 实习生 李美莹 摄

然而干旱情况一直没有缓解。县自来水公司马永祥副经理还记得,3月20日那天,新水厂从早上9点开始储水,到晚上9点,12个小时才储到3000多立方米水,只有正常时期的十分之一。从这天开始,跃进水库便进入了死库容时期,无法再自动排水。现在只能通过增压抽水设备调取水源,这在近30年里是前所未有的事。  

园洞水源也开始告急,现在基本上没有库容,只能按自流水量排放。  

水源骤减导致新水厂无法保证每天供水量。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寄希望于天公作美,只有寻找新水源,开辟新水道。错峰供水更是势在必行。

3月27日,错峰供水方案开放测试中。全县城分四个片区,分时段进行供水。由于细节上还不太完善,导致有些高楼层、边远地区仍有部分人没有水用。该县及时调研后调整方案,改为分成两个片区,分单双日轮流供水。马永祥说,现在两个厂合计日供水量平均约2.2万立方米,基本可以确保高楼层居民有水用。3月28日之后,没有再接到关于停水的投诉。  

同时,翁源县“两创”办组织发动城区28个网格工作力量,重点对地势较高的居民区、无物业小区、居民楼高层住户的供水情况,以及特殊群体、困难家庭用水情况进行排查登记。为群众水车送水12批次,缓解了群众用水困难。

记者在翁源县住建局附近随机采访了几位居民,大家表示现在的供水量基本能满足日常所需,两三个月下来已经养成了一水多用、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多方应急联动远程抽水转供

鉴于持续干旱少雨对县城生活用水带来的影响,翁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解决方案,成立县城饮用水应急指挥部,多部门迅速联动起来,积极采取措施科学调度水源增加供水量,并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实践活动,全力保障县城居民生活用水。

3月31日,翁源县请求韶关市消防支队提供远程供水系统及相关技术人员到翁源县实施远程供水。4月1日,市消防救援支队调集指战员20多名,出动大流量泵浦消防车、水带敷设消防车,调用水枪、水炮、水带、转换接口等器材件套。远程供水班组将作业点设在翁源县龙仙河江下桥段,距离备用水厂600多米。经过两日的紧张作业,最终顺利抽取龙仙河水,通过水带输送到备用水厂,缓解了翁源县居民用水困难。  

翁源县住建管理局率先牵头落实了江尾镇自来水厂转供方案,调取江尾水厂1000立方米自来水补给县城周边行政村;还负责牵头研究落实抽调滃江河水源到新水厂项目。经测算,在不下雨的情况下,现有的储水量只能保证供应县城10到15天。最终确定将河口村滃江河的一个主要支流作为取水口,通过两级供水,抽调到新水厂。该支流水量充足,但是供线比较长,大概有5公里。通过前述的消防远程供水系统将水抽取到距取水点3公里左右的中转站,再从中转站通过地下管道将水抽取到新水厂。记者发稿前收到消息,中转站于4月11日完工。并在当天从取水点试抽水至中转站。计划12日可全面通水,可保证每天有1.5万立方米的水源进入新水厂。  

除了以上应急项目,翁源县还计划立足长远,完善供水保障体系。拓展新水源,推进园洞水库水源项目立项。各镇也积极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组织人员全面排查整改水源、泵站、水厂、供水管网、灌渠等工程隐患,确保供水畅通,减少水源浪费。

开渠引水惠农福及子孙后代

为妥善应对可能持续出现的抗旱形势,在翁源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各镇、各部门严格落实三防责任,预置、检修抽水机、水管等抗旱设备,积极疏通灌渠,做好抗旱蓄水工作。在江尾镇的葸岭村,村民们为了凿开一条1973年的沟渠,有的挖掉了自己种的竹子,有的毁了自己开垦的菜园,他们打通这条五六公里的长渠,水从地里浸出来灌进他们的稻田时,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在村里那座年久失修的八卦围前的水塘里,慢慢也沁出了水。村支书张小斌说:“这个水塘以前只有汛期时才有水,从去年下半年就一直没水。4月6日才挖开的水渠,过了三天,池塘里的水就快满了。这个水塘和我们村果真是一脉相连。”放眼望去,这个还来不及拾掇的水塘里,树影在荡漾,小鱼在游曳。因为有了水,这里的一切都灵动起来了。  

这条耗资11万元挖开的水渠深及一人高、蓄水量或可达1.4万多立方米,能灌溉3000多亩农田,惠及葸岭村、径群村、新生村、江尾村等四五个村庄。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上善若水”。  



作者:韶关日报见习记者 文静

编辑:何立坚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