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载鼓与呼 “南水”东引润韶城——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南水水库供水工程规划建设回眸

2021-06-19 11:17   韶关日报  

“25年了,终于喝上南水水库的水!”在韶州自来水厂,25年前领衔提出《关于开辟韶关市区第二饮用水源的议案》的市人大代表冼清文看着来自南水水库的一泓“清泉”流过滤池时,不禁发出感慨。  

昨日,南水水库供水工程通水运行。我市终于摆脱单一水源对城市发展的掣肘,市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更好保障。  

“作为韶城百姓,我此刻感到十分高兴。作为当年提出议案的人大代表,我感到很欣慰。感谢我们的党委、人大和政府为韶城百姓幸福美好生活的持续付出。”冼清文说。

人大代表再通水运行仪式后参观水厂。王志珍  摄

一份议案拉开工程实施序幕

1996年1月,韶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辟韶关市区第二饮用水源的议案》。忆往昔历历在目。冼清文表示,他至今仍记得,当年与会人大代表一致表决通过该议案时的情景。此外,他更清楚地记得提出该议案的缘由。  

当时还在市环保部门任职的冼清文,曾经就我市水源——武江河及沿河周边生态环境做过深入的调查。他说,发源于湖南省临武县的武江,流经湖南5县进入我市,而我市设在武江的取水口又位于下游,上游任何一处的水环境变化都会给下游水质造成影响。而此时的武江作为韶关市区唯一的水源,水质若发生变化将威胁到市区及周边群众饮用水安全。  

经过长期的调研和酝酿,冼清文等29名代表终于在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完成并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开辟韶关市区第二饮用水源的议案》。《议案》通过后,市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调拨专门工作经费,开展市区周边水源规模、水源水质普查。1997年7月29日,市长办公会议通过将南水水库作为市区第二饮用水源的方案,着手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市政府还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工程“卡脖子”事宜,由始至终高位推动议案办理。

一批批代表接续为民发声

“南水水库供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我市代表为了让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多年来在不同层面和领域积极鼓与呼。”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副主任贺金池告诉记者,南水水库取水权在省,为了争取到取水权以及中央和省的资金、政策扶持,驻韶省人大代表纷纷行动起来,多次在省人大会议上呼吁。  第十届广东省人大代表丘北先回忆,当年为了取水权的问题,韶关代表团全体代表还联名写了一件议案提交大会。该议案提交后,代表们很快就收到了省政府相关部门的答复和支持。  

此外,记者还在选联工委处查找到了当年驻韶省人大代表分别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交的涉及推动南水水库供水工程加快推进的三份建议。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驻韶省人大代表多次联名在省人大会议上呼吁,反复提出建议下,南水水库供水工程项目终于被纳为省“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

一颗初心忠诚履职力促提速

“到目前为止,水厂建设用地确权问题有没有解决?”“南水水库引水工程目前进展如何,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如何?”“若水源保护工作没做好,引水工程做得再好也是徒劳。请问市环保局和乳源有关部门近年来是否采取了特别保护措施?”……2017年11月1日,一场节奏明快、“辣味”十足的专题询问会召开,与会人大代表秉持着“聚焦民生,回应关切”的初心,围绕南水水库供水工程向政府部门负责人连番发问,问出了实效与担当。  

当年的专题询问会让社会各界深入地了解了此项工程,为工程的开展实施争取到广泛理解和支持。会后,市人大常委会抓好询问成果的运用,列“进度表”、画“路线图”,使市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工作提质增效。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平还挂任市南水水库供水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参与由市政府组织,每半月开展一次的项目现场办公,时时督促工程加快进度。  

“工程启动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均会组织代表们开展一场专题调研,前后召开的专题会议,出台的各种方案、纪要更是不计其数。我们做这些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争取工程早开工、早建成,百姓早受益。”贺金池说。  

冼清文、丘北先在采访最后不约而同地表示,工程从议案提出到工程通水虽前后跨越25年,却也真实映照出我市党委、人大、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奋斗精神。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俊

编辑:刘璐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