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海外新冠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建立人群免疫屏障十分迫切。根据当前疫情防控需要,韶关市按照疫苗国家、省疫苗接种工作统一部署,7月1日起启动为60-70岁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7月14日起全面开放18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种,并即将启动15-17岁的未成年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同时对18-59岁未接种人群查漏补种。
下面就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新冠疫苗的接种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大家解答。
一、有市民提出,老年人一般不出门,就没有感染病毒的风险,老年人有必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有必要。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60岁及以上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老年人虽然不经常外出,但会接触外出回来亲朋好友,如果亲朋好友感染了病毒,也会将病毒传染给老年人,存在传染风险。而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
二、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吗?
目前,国家批准附条件上市和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对于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60岁及以上人群,建议尽早接种疫苗。
三、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前后要注意什么
(一)接种前:
1、要带上身份证原件,老年人需有家属或社区志愿者陪同前往接种。
2、换上柔软、宽松,易于穿脱的衣服。
3、保证正常的饮食和休息,避免饥饿和过度疲劳。
4、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药的,保证正常服药,不能停药。
5、仔细阅读“广东省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充分了解将要接种的是什么疫苗,能预防什么病,接种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和需要注意的事项,什么情况不能接种等。
6、一定要将您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接种工作人员,如既往病史,有无食物和药物的过敏史,既往接种疫苗是否出现过敏反应,近期是否接种过其他疫苗、使用过免疫球蛋白或输血,现在是否有发热、出疹或拉肚子等情况,以便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必要时配合体检筛查。
(二)接种后:
1、接种后应在现场观察30分钟,无不适方可离开。
2、要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水,注意保暖。
3、接种后出现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或与社区医生联系。
4、接种疫苗后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一米线。
四、老年人哪些情形应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一)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主要包括磷酸氢二钠、氯化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
(二)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三)任何原因(如感冒、局部炎症、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引起发热(腋下体温≥37.3℃)者;结核病活动期者。
(四)急性脑病(脑炎、梗塞、出血等),或有惊厥、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者;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未控制的患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五)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或临床未控制、胸膜疾病急性期等患者。
(六)血压≤90/60mmHg(原因不明),高血压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或)药物治疗、血压仍≥160/100mmHg,严重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率低于60次/分或大于100次/分,严重心脏瓣膜病变,主动脉夹层,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等患者。
(七)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炎症性肠病活动期,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等患者。
(八)急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严重肾病患者(未控制的急慢性肾炎患者,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肾脏病患者,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或慢性肾脏病3期以上即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的患者)。
(九)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或患有上述急性并发症痊愈未满2周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3.9mmol/L者。
(十)甲状腺功能减退TSH>10μIU/L,且T3、T4低于正常值者;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亢性突眼患者。
(十一)淋巴增殖性疾病未控制,再生障碍性贫血未缓解,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活动期,出凝血疾病未控制等患者。
(十二)免疫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等)活动期,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明确合并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未控制的HIV感染者,淋巴瘤、白血病或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患者。
(十三)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后,正在进行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患者;器官移植状态患者。
(十四)严重过敏性鼻炎急性期,急慢性湿疹或荨麻疹症状体征明显者,或伴有皮肤其它症状发作期。
(十五)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五、有些市民认为,我打了第一针就可以得到保护了,为什么还要打第二针?
第二针非常重要,不可以不接种!
灭活疫苗安全性较高,但是首剂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相对偏低,需要多次接种。根据免疫机理,疫苗需要在人体内激发出足够多的抗体。在打第一针疫苗的时候,人体只是产生少量抗体和免疫记忆细胞。接种第二针疫苗后,绝不是简单“1+1=2”的效果,而是刺激人体产生“二次免疫应答”,抗体水平会发生“1+1=N”的爆发式几何增长。所以说,打了第一针,如果放弃第二针,免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完成第二针接种才是“金钟护体”。目前,我国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推荐的免疫程序是全程接种两针。从个体保护效果来看,灭活疫苗接种两针免疫效果优于接种一针。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才能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建议还未接种第二针疫苗的居民,按照接种要求尽快接种第二针。
六、一些市民反映,自己接种第一剂之后出现发热、头晕、过敏等症状。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还能接种第二剂疫苗吗?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我国新冠病毒疫苗一般反应、异常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新冠疫苗的主要不良反应特征与其他疫苗基本类似。一般反应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局部红肿、发热等。这些症状多属于一过性,适当休息,两到三天内可自行消退。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症状较严重者可就医咨询,不影响第二剂疫苗的接种。异常反应一般包括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等情况极为罕见,现场及时救治后通常也无严重后果,但这种情况下,不适宜再接种后续的新冠疫苗。
由于专业性较强,建议市民不要通过不良反应自行判断是否接种第二剂,应及时与预防接种门诊医生沟通,由医生综合评估是否可继续接种。
七、《新冠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建议两针法新冠疫苗的第二剂疫苗应在第一剂接种后3到8周内完成。因为特殊原因超过了56天未接种,这种情况会影响第二剂的接种效果吗?
根据相关机构对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情况的持续监测,监测接种间隔在56天至200天的人群的血标本抗体阳性率和正常间隔没有差异。可以说,适当延长接种间隔并不会影响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而另一方面,监测发现,这部分人群血标本中的抗体水平也确实较按规定接种人群有所降低。
基于这样的监测结果,我们建议市民按照国家推荐的免疫程序尽早完成第二剂的接种。不过,如果由于个人原因没有按时完成第二剂接种的,也不需要重新开始免疫程序,只需及时补种第二剂疫苗即可。
八、近日,全国多地接连发布消息,公布当地12-17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安排。未成年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如何?
7月16日,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部门组织论证,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获批在3-17岁人群中紧急使用。中国新冠灭活疫苗正式获批在该年龄段开展紧急使用。
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3-17岁年龄组已经在河南完成I/II期临床试验。3-17岁人群免后中和抗体阳转率为100%,中和抗体GMT和阳转率与成人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接种后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接种部位疼痛,严重程度以1级为主,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随接种剂次增加而逐渐降低。
今年初,科兴的儿童组(3—17岁)研究在河北启动了I期临床和Ⅱ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人群在接种疫苗后,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数据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接种两剂疫苗后28天,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中和抗体阳转率超过了96%。不同剂量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表明没有剂量相关安全问题。
九、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十、接种疫苗后,是否可以不用戴口罩了?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
韶关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小组疫苗接种实施和医疗救治组
2021年7月21日
编辑:刘璐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