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金鸪鸪”瑶乡文艺宣讲队唱响乡风文明歌

2021-10-09 14:44  

乳源充分发挥瑶乡百姓“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特点,在各镇村发动民间文艺爱好者,组建“金鸪鸪”瑶乡文艺宣讲队,通过“文艺+宣讲”的方式,群众带着群众学、百姓唱给百姓听,将新思想的种子播洒到千家万户,使文明之花在瑶乡村寨处处绽放。

精选重培,催生乡土队伍

乳源全力打响群众品牌。以在瑶族群众心中代表“生机盎然、五谷丰登、充满希望”的鹧鸪鸟命名,体现美好生活向往,凸显来自百姓、扎根瑶乡的宗旨,对群众产生天然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乳源组建双“星”队伍。发动乡村文艺爱好者、广场舞队等“民星”,组建“金鸪鸪”瑶乡文艺宣讲队102支,实现县域行政村全覆盖。与韶关学院音乐学院开展“校地合作”,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县民族文化传承中心演员等“名星”组成文艺帮扶志愿服务队,为村文艺宣讲队提供节目创编、舞蹈等方面的指导。

通过建立“裂变”机制,乳源组织文艺宣讲队队长每年进行一至两次集中培训,文艺帮扶志愿小分队每周一次“送培训下乡”,常态化带着队员学、广泛吸引村民参与。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互评互学,帮扶志愿者与参训文艺骨干每次培训后填写互评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强教学实效。各村文艺宣讲队之间不定期自发组织分享交流活动,互教互学,共同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参训和文艺宣讲可获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并作为评选优秀文艺骨干的重要依据,增强群众参与积极性。目前,全县发展文艺宣讲员近3000人,推动农村志愿者从零增长至近1万人,实现“培养一个人、激活一条村、带动一大片”。

凸显特色,创作“土”味精品

该县组织文艺帮扶志愿者深入挖掘和提炼瑶族传统舞蹈、民歌元素,结合当代舞蹈、歌唱技法编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山歌、瑶舞、采茶戏等群众喜爱形式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

乳源深挖瑶乡历史人文资源,组织文艺宣讲队学习传承“舞春牛”等传统歌舞节目,潜移默化传承本地文化,挖掘身边真实故事,演身边事唱身边人,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激发群众情感上的同频共振,提升宣讲感染力。如以群众参与护林防火工作为蓝本创编采茶戏《护林防火我先行》,有效改变了以往燃放烟花爆竹祭祖的风俗,森林火灾大幅下降。又如依据瑶族同胞不畏牺牲救护红军伤病员的感人故事,创作小舞剧《那座山·那片红》,引导群众学党史,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两年多来,创编精品节目40多个,其中瑶族原创音乐剧《过山“谣”》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鼎孖》《顶牛》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三等奖。

统筹资源,搭建百姓舞台

该县紧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挂钩帮扶契机,遴选优秀队伍和精品节目参与央视“唱响新时代·走进乳源”大型慰问演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音乐公开课--与新时代同行》春节特别节目等“国字号”文明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该县融入全省大平台,参与“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等活动,在巡回展演中展示瑶乡文艺精品,在交流学习中传播瑶乡文化。

在各镇实践所建文化楼,在各村建文化广场,并根据实际为40个行政村改建百姓大舞台,切实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高水平活动阵地。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乡村依托各类阵地举办文艺宣讲活动800余场,各类民间节庆活动也活跃着文艺宣讲队的身影,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高品质文化大餐”。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两年多来,乳源通过“金鸪鸪”瑶乡文艺帮扶共建,培育了一批文艺骨干,孵化了一批文艺精品,激发了群众文化创造力,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瑶乡的有效传播,提升了乡风文明,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日欣 通讯员 冯斌

编辑:李建群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