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将近,各网购平台纷纷推出“满减”“津贴”“红包”“合并购买”等促销方式。近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委员会向广大消费者发出消费提示,要防范虚假宣传,警惕假冒次品货,直播带货谨慎购买,风险链接切勿点开,坚持理性消费,规避消费风险。
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尽量选择到信用好、安全性高的网站购物,不要被某些网站上价格低廉的商品所迷惑,不要轻信商家的表面宣传,理性选择商品,多关注消费者对网店商铺的口碑及品牌美誉度的评定,参考其他消费者的购物点评,最好是选择比较熟悉的网站购物;消费者也可到线下实体店进行对照比价,如网上价格过于便宜,则要提高警惕,以免买到假冒伪劣、二手残次商品。
在“全年最低价”“定金抵扣”“红包补贴”“满减”“限时抢购”“低价秒杀”等各类优惠活动背后,消费者需留意各种“假优惠”价格陷阱,部分商家惯用“先涨价再优惠”套路,看似优惠力度很大,实际与平时售价相当。消费者须擦亮眼睛,建议提前关注意向购买商品,多留意平时销售价格,并在不同平台、商家之间“货比三家”,以此甄别商品是否“真降价”,避免上“假优惠”的当。
直播电商是近几年兴起的热门促销方式,以其超强互动、直观体验、网红效应等特点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消费者面对电商平台直播带货“诱惑”时,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要尽量选择正规平台且具有专业选品团队的头部主播,尽量选择品质保证且有售后保障的商家和商品,不要被直播间营造的“超高性价比”“热卖”“抢购”“秒杀”等气氛所感染,避免冲动下单、盲目消费。
消费者在网购时尽量选择有一定规模且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网站商铺进行购物,尽量使用具有安全功能的浏览器,不要轻易点击卖家通过QQ、微信和邮件等方式提供的来历不明交易链接或图片,不要轻易支付第三方提供的非所需商品的链接;对于自己不熟悉的网站,不要轻信付款。如无法分辨网站真假,可使用相关软件帮助识别拦截,保障网购安全。
消费者在消费后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及交易记录、及时截取网页、索取售货凭证,以免出现问题进行投诉时无据可举。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尝试与商家协商解决,也可通过电商平台发起维权投诉;如无法协商解决,应及时向商家辖区的市场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举报。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政宽 通讯员 陈露 罗智毅
编辑:蓝洁雯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