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韶关在市委、市政府“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政策部署下,创新创业热情非常高涨,这也为我们金融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结合韶关实际,我们重点在金融招商、项目融资和企业上市三方面发力,积极协助我市重点招商项目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融资,全力培育拟上市企业,希望能为韶关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严国良
严国良在办公室里忙碌着。
挂职干部要如何“挂而有为”?这是严国良从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来韶挂任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有着15年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工作经验的专家,曾全程参与汕头、汕尾、云浮等市4支省市合作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工作,成功培育了云从科技、天亿马、广合科技、信利光电等上市及拟上市企业。在今年7月来韶之后,他怀揣着“挂而有为”的目标,以“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迅速融入到了各项工作中,为激活我市资本市场的一池春水注入新动能。
“两年挂职时光不能虚度”
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后,严国良离开北京,只身来到广东投身于金融领域,曾先后在珠海清华科技园、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科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风险投资、基金管理和资本运营方面的工作,尤其擅长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领域做风险投资。
“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以及金融人才的发展,与粤科金融集团在这方面也有着一些很好的合作关系,在此背景下,粤科金融集团党委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选派我来韶关挂职。”上任之后,他主要分管市金融局招商引资、资本市场科以及银行保险科。他表示,“这两年的挂职时光是非常宝贵的,不能虚度,希望我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在提升韶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韶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畅通“经济血脉”尤为重要。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我市金融产业链进行“把脉问诊”。“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韶关的一级市场不活跃,企业融资渠道过于单一,即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缺乏通过发债、股权投资、上市挂牌实现直接融资的方式,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遍现状,韶关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其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他认为,改善韶关金融业发展现状,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三农”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首先要为金融产业链补齐短板,目前正谋划引入国内领先的担保企业中盈盛达公司。
“金融的本质是服务企业”
“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去协调解决?”在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严国良与同事们“上门”为企业提供服务。在他看来,金融的本质也是服务企业,要利用“一企一策”工作机制,以“绣花功夫”精准服务企业。
帮助我市重点招商项目组织银团贷款,协调企业股东进行银行授信;为企业股份制改造、股权结构优化以及引入国有资本穿针引线、对接资源、出谋划策;想方设法引入一些风险投资机构来到韶关投资,为我市优质企业做好服务,加快企业的上市进程……在服务过程中,他结合实际,针对每家企业的需求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为企业纾困减负。
挂职4个月来,他步履不停,多次深入北江智纺、欧莱新材、硕成科技、鹏瑞环保、自由能等10多家上市后备企业调研,并联合银行机构拜访省级银行机构、省属国企,切实解决招商项目融资需求,助推资本市场驶入快车道。
通过找准金融产业链招商定位,积极跟进招商项目,中药材交易中心、中国人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客服中心、浙江网商银行等项目均有望12月底前落户韶关,我市金融招商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我们还联合人民银行韶关市中心支行、韶关银保监分局建立月调度会议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投入到市委市政府‘大招商、招大商、找好商’战略部署中,目前已收到多家金融机构推荐的优质项目,已对接区县园区、职能部门、产业资源,并提供落地服务。”严国良说。
“新增上市企业有望破零”
上市企业多寡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和竞争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企业上市之后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平台,有利于吸引产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从而引领和带动整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然而,韶关已经连续24年没有新增上市公司了。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服务上市后备企业,例如协助欧莱新材引入国投基金,解决其急需的募投用地难题,督促企业尽快申报IPO等,目标就是培育更多本土上市企业,明年有望打破24年新增上市企业为零的窘境。”严国良说。
而对于这一窘境产生的原因,他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金融专业人才。他表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特别对于金融业而言,只有找到了“懂行”的人,那么在抓存量做增量、优化金融生态、多轮驱动为小微企业引入资金活水等方面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接下来我建议一方面要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另一方面还要根据韶关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资本运营等方面急需的人才。”严国良说道。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海霞 摄影报道
编辑:何敏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