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广旅体局在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推进文艺院团改革 传承保护濒危剧种

2022-03-20 09:59   韶关日报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韶关市文广旅体局作为三个发言代表之一,以我市“抓院团建设、促保护传承、创文艺精品”为主题向全省作经验交流。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粤北采茶戏》。图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承清在韶州公园表演。冯兆宇摄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推进文艺院团建设,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精心创作了一批文化艺术精品,全市艺术发展展现新活力。

以改革促发展

我市立足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瞄准发展粤北地区一流剧团目标,组建了事业单位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省文旅厅和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投入2100多万元,修缮办公和排练场所,加强戏曲人才培养,支持中心创作文艺精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蝶变。  

与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合作,创新建立了“校地合作”机制,开展公费签约培养五年一贯制大专专业人才试点,重点培养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等地方戏曲人才。两年来共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全面免除学生的学宿等费用并给予生活补助,招录考生60名,为地方戏曲人才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举办全市地方戏曲编导人才培训班、专业舞蹈编导业务骨干培训班。鼓励“以老带新”,粤北采茶戏省级传承人张承清,为地方戏曲五年一贯制大专专业人才授课,传授经验。  

采茶戏、花鼓戏、瑶族歌舞等文艺院团打破“舒适圈”,积极开拓经营性演出市场,承接了文采会、旅博会、文博会等宣传推介及东莞全民艺术普及等近百场演出活动。其中,连续多年承接莞韶对口帮扶的东莞文化惠民演出。同时,各院团以丹霞山马拉松、徒步丹霞、横渡北江等大型体育赛事为契机,积极承接各类演出。经营性演出收入不断提升,院团活力迸发。

加强传承保护

为传承保护濒危剧种,在文旅部和省文旅厅的支持帮助下,韶关市县联动,在资金投入、曲目创作、演出展示等方面加大对乐昌花鼓戏的保护传承。2021年开展乐昌花鼓戏公益性演出100场。接下来,还将结合院团改革,筹备组建乐昌花鼓戏保护传承专门机构。  

开展地方戏曲普查和调查研究,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方式,保存了40部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经典剧目,防止优秀剧目失传。  

推动戏曲进校园,开展了采茶戏进校园——采茶广播体操推广活动,深入中小学及大专院校宣传推广粤北采茶戏,建立了多家学校传承文化教育示范点。推动戏曲进基层,开展戏曲进社区、进乡村、进厂矿等“文化下乡”“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活动近600场。

讲好韶关故事

近年来,我市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革命题材、历史题材、现实题材,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创作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紧扣建党百年主题,创作了采茶戏《智送情报》、花鼓戏《守》、歌舞剧《你来过》等红色主题作品。紧扣抗疫精神主题,创作了《与你同行》《背影》等抗疫题材作品。紧扣反腐倡廉主题,创作了廉政题材剧《投石问路》。  

突出瑶族文化,创作了当代瑶族原创音乐剧《过山“谣”》、音乐舞蹈《瑶山飞来一群金鸪鸪》,分别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  

以韶关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和现实生活题材,先后创作了大型粤北采茶戏《枫树湾近事》、大型采茶调音乐剧《又一个春天》等一系列脍炙人口、广受好评的文艺精品,并多次参加上级举办的艺术精品展演。其中,工矿题材采茶戏《51号信箱》参加“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荣获铜奖,经省文旅厅推荐参加了2021年“茶香中国”第二届全国采茶戏展演。  

2022年,我市将贯彻落实广东省推进文化强省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开展主题文艺创作,通过粤北采茶戏、瑶族歌舞、乐昌花鼓戏等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表现形式,打造一批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受观众和市场普遍欢迎的优秀文艺精品;聚力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打造高水平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大力推动文艺创作生产繁荣发展,以更多精品彰显新时代韶关文艺新气象,为建设文化强省做出韶关贡献。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通讯员 彭文浩

编辑:蓝洁雯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