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退休文学爱好者一年出书两本 展现粤北乡野画卷和人间百态

2022-03-20 10:03   韶关日报  

这是一位低调的文学爱好者,他叫张细成,从国企退休后,经4年伏案笔耕,完成长篇小说《云上五石》和《月亮有船》,并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和羊城晚报出版社于2021年10月、11月出版发行。这是我市文坛的一件喜事。  

创作中的张细成。

《云上五石》写五石。五石是小镇东南角一座山上的五块巨石,能与五层大楼争高低。五石也是“白话佬”阿星和谭家童养媳“阿磨珠”的儿子。这个儿子活得真实、活得精彩。在这个敦实的儿子身上,不仅有双能说话的眼眸和有个能让雀儿颤枝的嗓门,还有颗善良的心。作品既写这个儿子在河滩、蔗地、砖巷、“猴园”、丛林、树上欢快的身影,也写这个儿子在田坎、村街、塘沿、课室、操场、马路上发出愉快清脆的声音,同时还写这个儿子两度扑入泥沼水塘托出同伴和跳进淌着哗哗激流的水渠抢救落水同学而被冲进幽深涵洞、身影在瞬间消失的壮举。作品透过这个儿子,写出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粤北山区所独有的墨绿的山野、开阔的河面、静谧的田园和质朴的乡情。作者用细腻舒缓的文笔,将一个少年英雄短暂一生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同时,还把一幅未加雕琢、淡颜清丽的乡野画卷铺展在读者面前。  

《月亮有船》写家、写孝。作品中的“家”以老母亲为中心。作品中的老母亲一辈子用嘴巴为自己挣面子,不仅享有“詈声啐沫浸通街”的“美誉”,还领受了街坊近邻给予的“骂仗太后”“桂冠”。她实至名归、“不辱众望”,与小儿子同住20年,将小儿媳妇“培养”成骂仗对垒的“攻防能手”;同大儿子住7个月,将大儿媳妇两度骂进医院,连做3次心脏手术。作品中的大儿子,脑袋里的血缘观念根深蒂固、家庭意识牢不可破、长幼有序的传统思想深入骨髓,他始终坚持老母亲是长者,是家这个圈的圆心。他借资为作品中的小儿子购车买房,让老母亲身安心静十数年;他刻意减少外出公务,他甚至放弃升职调往省城,尽心打理老母亲的饮食起居;他为使躺在重症监护室的老母亲睁开眼睛就能看到自己,这个“石头哥”拒绝了护理员的婉言善劝,结果自己身心俱疲、精神不佳,趴在老母亲病床边上就没能醒来,惜之、叹之。作品就是用老母亲嘴上的狠劲功夫与大儿子“长幼顺,故天下治”的主线串连起来的一个个故事。作者笔法明快清逸,语句行云流水,意蕴深广。受“孝”者给施“孝”者肆无忌惮的伤害,难不成就是人们“孝”概念消散的滥觞?功利思维、自我意识和契约观念,不会就是人们渐弃“孝”意识的温床吧?“社会”能不能也可视同为“孝”的主体?“孝”的表现形式是不是也得有“与时俱进”的解释呢……这一连串问号,在读这本书时会自然地出现在每一位读者的脑海里。  

张细成说,自己在大学主修经济,在韶关国企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喜欢文学,尤其喜欢小说。退休后,他捧起小说不分昼夜地阅读,并开始试笔。从2018年3月到2021年10月的3年多时间里,完成了3部长篇小说的草写,包括《云上五石》和《月亮有船》。  

张细成的写作过程虽然紧张、辛苦,但也快乐幸福。进入晚年生活的他坚持阅读著书,难能可贵,希望他耘耕不止,佳作频出。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春华 摄影报道

编辑:蓝洁雯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