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医务工作者】罗寿华:扎根基层 守护群众健康三十载

2019-01-20 10:42   韶关日报  

2018年12月28日,瑶山乳源,别样寒冷。但记者来到一六镇罗屋村卫生站,却感到暖流涌动。

罗屋村卫生站门诊室离村委会不到一公里。上午10时多,记者来到这里,顿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憾了。200多平方米的诊室挤满前来就诊的群众,有中年男子搀扶着老母亲来的,更多的是农村妇女抱着小孩,大人小孩共有18人等待就诊。正对大门的简洁办公桌边,干练的罗寿华医生正在为患者诊病。见我们到来,他打了个招呼,又投入工作。

▲罗寿华在为病人配药。

办公桌后的博物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证件证书,最引人注目的是罗寿华的父亲罗福安1993年、1994年荣获全国、全省、全市优秀乡村医生的3幅奖状。门诊室北墙方正的宣传栏上,张贴着罗寿华的简介和参加各项医疗活动及医务学习的图片,反映了罗医生积极上进的精神风貌。

罗寿华一边诊病,一边还注意观察待诊者的状态。当他发现一患者疼痛难忍时,即与排前的就诊者交待几句,先行把老人扶进治疗室治疗,一股暖流布满诊所。

罗寿华的父亲罗福安,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在村里做赤脚医生,直至60岁时离世,在村里村外留下了不朽的口碑。罗寿华上世纪八十年代卫生学校毕业后,毅然回到村里,接过父亲的听诊器,一干就是30多年。

罗寿华坦言,他从医以来就是以父亲为榜样,坚守一方群众的健康。

家住罗屋小学住宅区的退休老教师王应凡夫妇都有高血压病史,子女们都在外工作。罗医生便经常与王老师夫妇聊天,让他们不要过于忧虑高血压,要保持好心态、控制饮食、按时服药等,现在王老师夫妇的高血压得到了不错的控制,夫妇俩对罗医生满口称赞:“罗医生简单检查、用药不收费,医术高,是个好医生。”

▲罗寿华为病人配备注射针剂。

在罗屋村卫生站里,罗医生都是先诊疗后付费,对一时有困难的病患,先诊疗后记账,对五保户、特困家庭病患者都是减收或免收诊疗费。行医30余年,他的记账本已经有好几本,欠费单几百单,但他从没有对欠费单做过统计,更没有上门对病患者追缴过欠费。在遇到重症急诊或特殊病例时,他及时帮助、护送病患转诊,为病患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辖区小溪塘村的村民郑新华,因咳嗽咯血来找罗寿华看病,罗医生接诊后发现患者病情较严重,很可能会危及生命,应马上转诊。但当时郑新华家属不在,时间紧迫下,罗医生驾车把郑新华转诊到镇卫生院。接诊医生了解病史后,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有限,郑新华又得转县级医院诊疗。罗医生又护送郑新华到县医院急诊,但因病情特殊仍需上转到粤北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罗医生再次驾车护送郑新华到了粤北二院,并办理好住院手续,待郑新华家属赶来后,罗医生才放心返回卫生站上班。郑新华因送院及时,经抢救而保住性命。诸如此类发生在罗医生身上的事情数不胜数。

▲罗寿华的医技受到患者的交口称赞。

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罗医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症,深知患者的苦痛和无奈。他明白不断提高医术是救死扶伤的基础,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履行医生的职责,罗医生主动学习,虚心请教,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工作之余参加各种学习培训。2017年4月,罗寿华参加了首都医科大学“基层全科医生研修班之儿科专项班”学习。2018年6月,罗寿华参加了中南大学“湘雅基层医生全科诊疗技能提升研修班”学习。

他走进医学名校,听名师授课,零距离接触专家教授,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行们一起分享行医经验,收获知识,开拓眼界。罗寿华表示,学以致用为百姓,让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这是身为医者的职责。

身为基层医生,罗寿华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紧跟“大健康”发展步伐,开展中医养生治未病工作,让百姓少得病、不发病。他经常利用大清早村民在家的时间走村入户、造册建卡,对照公共卫生项目,让村民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访视工作。罗屋村卫生站三楼还设有一间教室,他还经常举办健康知识宣传讲座、发放宣传册单,让村民们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预防常识有更深的了解。

“能为乡亲的健康服务是我的荣幸。”这是罗寿华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张瑛;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刘嘉健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