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在五山石下

2022-10-03 10:16   韶关日报  

五年前,一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上午,笔者奔赴乐昌市五山镇石下村委会上黎村调查红色资源,该村村民黎治生向笔者讲述了父亲黎宝祥(又名黎坚)生前时常给他讲的红军故事。  

1934年11月初,乐昌县五山石下村的天空乌云笼罩,天气阴冷。刚被收割完稻子的层层梯田静卧在大山的怀抱之中,显得异常空旷。一天上午,在外忙活的村民望见东北方向延寿枫树坳的山路上忽然走来了一支大部队(注:红一军团),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近午,东面杉木洞(青岭)、龙虎洞方向又有一支大部队(注:中央军委直属团和中央纵队)从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走下来,汇聚在一起。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他们大多穿着缝缝补补的军装,头戴红五星帽子。有的手里握着枪,肩上挎着一排排子弹,背上背着包裹;有的挑着粮食或锅碗瓢盆,有的一两人、三四人扛着重武器或“大块头”的机器(印钞机和制造枪械的器具等),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有的手里拿着竹板子打着,嘴里念唱着,站在路旁和平地边为队伍加油鼓劲。乍一看便知是远途而来,是疲惫之师,可是大伙脸上都露出开心灿烂的笑容。七八十岁的老人说从未见过如此多的人,足有几万人。  

刚开始村民都很害怕,赶紧拖家带口藏进了村背后的大山里,村里只留下一些老人守着。红军一进村,看到人就说:“老乡,你们不要走、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专门打土豪救百姓的。”老人见红军军纪严明,不偷不抢,还帮助村民挑水、劈柴、搞卫生,并对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粮食接济,完全不像国民党所宣传的“见人就杀、见钱就抢”的“共匪”,担惊受怕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于是通知家人安心回来。为表达感激之情,村中族老不仅发动家家户户做番薯糍、芋头糍、高粱糍等食物送给红军吃,还背来木柴为红军烧水做饭。当看到许多伤病员缺医少药得不到治疗时,便组织成立了由民间医师黎朝玉为组长,黎三狗、黎已原、黎秀章、黎永福、黎兰清、黎兰辉、黎宝祥等二十多人为成员的救护队。他们上山采挖消炎消肿生肉的三角草和犁头草等土药,用生盐清洗伤口后再进行包扎。接着,整个石下各村都成立了救护队,挽救了不少战士的生命。此外,村民还积极为红军筹粮碾米,共为红军筹集了200多担大米。  

由于房屋有限,大多数红军战士只能睡卧在寺庙里、祠堂外、屋檐下、田野上和山路旁。第二天早上,村民起来一看,田野上的稻秆头都睡平了。  

在上黎村,因为村民大都走了还没有回来,许多房子空闲着,红军就在黎氏宗祠隔壁一间较为宽敞的房子里设立了红军临时司令部,并在四周安排岗哨,防守非常严密。第二天走后,房子的墙壁上写了不少标语。经对照革命史料,黎宝祥所言属实。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周围的房子、私塾都还保存有标语。笔者小时候经常坐车路过,就曾看过用墨水写在井水湾墙壁上的红军标语:“红军是抗日的队伍”,这几个大字异常显眼。可惜的是,有些墙面因年代久远脱落了,有些则是拆掉了泥砖房而无一幸存。只有一些照片还在默默记录着曾经发生的故事。  

人们清楚地记得,一连七八天,石下都有红军战士陆续到来,留下了水箩、马灯、油纸伞、手雷、红缨枪、子弹箱和手雷弹壳等。黎治生说,他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拿出这些东西来玩。子弹箱用铁锤使劲敲打都不会破,非常坚固;红缨枪用来挖猪菜;手雷似碗般大小,上面有五角星,看起来很漂亮。20世纪六七十年代,黎宝祥将大多数物品上交了政府。  

1980年,乐昌文化部门来采访黎宝祥,当时22岁的黎治生也在场。黎宝祥说,上中姑坑、下中姑坑、石坎坑一条小坑牺牲的战士就有几百人,多数是伤员,而且多数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只剩下19位未牺牲的红军。为了保护这些战士,周围村子的人冒着生命危险收留他们作“儿子”,并找来土药救治他们。收留最多的是陈家湾村,有6位。在地处大山沟的龙虎洞,赖先有在坳子发现一位身受重伤、身上长满癞疾(一种带传染性的皮肤病)的红军战士后,赶紧将他背回来,找土药医治好了他的伤病,并收养了他,改名为赖来苟。当年他18岁,直到22岁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临走时,这位战士告诉赖先有,他真名叫江渭清,如果将来他还活着,一定会来酬谢。后来,他找到了部队,继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到龙虎洞找过恩人。可是,由于当时政局不稳,赖先有担心受牵连而不敢相认,为此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不久,石下村的地主豪绅把村民收养红军一事密告国民党“清乡团”,结果18位红军战士被一个个搜捕出来,用绳子绑着双手,拉到平和的江边枪毙了。一时之间,烈士的鲜血染红了河水。目睹此惨烈情景,村民的心里都恨得咬牙切齿。可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淫威却又无可奈何。庆幸的是,陈家湾村的陈巴子家用钱收买了保长,收养的“共产仔”才幸免于难。为安全起见,陈巴子把他转移到湖南汝城县小垣一李姓人家生活,最终逃过一劫。  

这些红军战士光荣牺牲后,留下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部分枪支弹药。时至今日,黎治生还保存着油纸伞和马灯。今年9月14日下午,黎治生把这些文物捐赠给了乐昌市博物馆。  

这些革命文物见证了革命前辈为建立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后人永远铭记!

作者:欧伦彬

编辑:蓝洁雯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