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浈江区紧紧围绕干部“选、育、管、用”各个环节,聚焦政治建设、突出一线锻炼、完善激励机制,助力实现“打造全市新型工业化战略重地和商贸物流中心,争当韶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浈江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目标。
聚焦政治建设,锻造政治过硬、对党忠诚的干部队伍。坚持常态化学习,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三会一课”长期主题,通过网上学习、集中轮训、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知识竞赛等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厚实理论功底,在常修常炼中提高政治素养,在常悟常进中提升精神境界,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不断加强红色教育,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的深远用意,依托中共粤北省委旧址、南昌起义部队革命活动旧址(犁市当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东联村叶发青旧居等本地红色资源,不定期组织村(社区)“两委”干部、选调生、“丹霞英才”等各类干部开展情景式、沉浸式、体验式红色教育,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好“四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忠诚品格。
突出一线锻炼,锻造本领过硬、履职尽责的干部队伍。树好一线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把基层一线作为干部锻炼成长的主阵地,把选拔干部的着力点放到基层,重点从乡村振兴、关键项目、招商引资等一线选拔使用干部,形成“干部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选拔”的用人导向。用好一线考察干部这个关键招数,联合项目牵头单位、考核评价单位组成考察组,不定期深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征地拆迁、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一线,通过参加项目推进会、现场调度会等查看他们的工作成绩,听取干部群众的反映意见,全面了解干部的政治表现、道德品行、履职能力、工作实绩、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精准为干部“画像”。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着重培养优秀年轻干部,把一些年轻的、有潜力的“好苗子”下沉到基层一线,让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经受考验和磨砺,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在解决复杂矛盾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历练成熟,切实在基层打基础、在实践练实功,不断从基层一线的摸爬滚打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涵养优秀年轻干部“蓄水池”,确保浈江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完善激励机制,锻造奋勇争先、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注重日常关心关爱,切实落实好干部带薪休假、谈心谈话、定期体检等各项关心关爱干部举措,同时,对在疫情防控、基层治理、重点项目等任务艰巨、困难较多的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进行通报表扬,纳入干部实绩档案管理,优先列为人民满意公务员推荐对象,不断从物质上、精神上提高干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用好职务职级“双向通道”,印发《韶关市浈江区区管职级公务员管理制度》,对机构改革或部门整合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及临近退休但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式的老同志予以倾斜照顾,转任为职级公务员,并积极搭建履职平台,根据职级公务员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身体状况和个人意愿,安排参与疫情防控、重点项目、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和阶段性重点工作,进一步增强职务与职级的资源配置能力,有效打通两条晋升通道,充分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的互补优势。加强平时考核,坚持共通性与特殊性、水平业绩与发展潜力、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为基础,细化平时考核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完善差异化考核评价办法,以“量体裁衣”式的考核进一步激励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奋勇争先、担当作为。
作者:浈组
编辑:李建群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