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为推进绿色发展,近年来,我市以生态环境约束性作用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比例为12.8:36.7:50.5。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2017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315万吨,新增特钢产能90万吨、产值达30亿元,新旧动能实现有序切换。
韶钢特钢车间。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今年5月,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省环保厅、省委组织部联合发文对2016年度广东省各市绿色发展指数计算结果进行通报,我市绿色发展指数为82.4,名列全省第六,其中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均名列全省第三,环境治理指数名列全省第七。2017年末,我市森林覆盖率为75.05%、有林地面积为1911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9054万立方米,三项指标稳居全省首位。

集约节约利用资源
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美丽韶关,我市在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方面持续发力,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量达到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以上,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15万公顷,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南岭小黄山。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在土地利用效率方面,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分别建设了一个工业园区,做到新建工业入园,并逐步将分散布局的老工厂整体搬迁入园,大力推进了一批“三旧改造”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我市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开发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万元GDP用水量由2011年的321立方米下降到2017年的161立方米,下降49.8%。在全省的最严格水资管理考核中,我市在全省排名靠前。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侯海霞 通讯员 李继业
编辑:肖声扬
责编:冯春华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