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年如一日 用青春丈量江河——记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韶关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兼二级调研员黄剑新

2023-07-01 11:47   韶关日报  

1985年,时年23岁的黄剑新从广东省水利电力学校毕业后,深耕水利三防工作领域。为实现“发展要安全”的战略目标,他冬蛰藏、春复苏37载,坚守在防汛抗旱最关键岗位,一手抓灾害防御救援,一手抓三防体系提升,为气象灾害防御与救援工作作出了重大而深远的贡献。

紧急调度有效应对特大洪水

2022年6月,韶关市区遭遇特大“龙舟水”袭击。21日凌晨,市三防指挥部组织市气象、水文、水务等成员单位对北江流域洪水进行实时研判,在研判当日下午北江市区河段将出现洪峰,可能危及市区三江六岸时,黄剑新充分发挥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调度经验,强烈建议有关处室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对乐昌峡采取减少下泄流量300立方米/秒的调度指令及时拦洪错峰。  

乐昌峡被下达拦蓄洪水8个小时的调度指令后,黄剑新充分利用这8个小时的错峰时间,持续会同市水务局紧急对湾头、锦江、横溪等水库群进行联合调度,成功将市区洪峰流量降至9320立方米/秒(略超20年一遇洪水)、洪峰水位降至56.12米(相对天然洪水降低1.28米),大大减轻韶关市区洪涝灾害程度,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精心谋划全力防范历史最强“龙舟水”

2022年6月21日凌晨,在浈江出现超气象、水文预先研判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洪峰很快涌向北江,随时危及韶关市区三江六岸。黄剑新不顾病痛折磨与连日的疲惫,迅速组织水文、水务的三名业务骨干,向上级提出“按照2006年‘7·15’洪水水位降低40厘米迅速组织防御”的建议。  

在6月19日汛情水情灾情最关键时刻,黄剑新及时报请市三防指挥部主要领导同意,接连发布1号令、2号令和《停工公告》《全民预警》,第一时间向市民开放135个应急避难场所,严格执行“转移、巡查、管控三个100%”,组织市区沿河低洼地带和各山区地质灾害威胁区域7.28万人提前转移避险。  

武江市场、鹅坑桥、海关……这些都是黄剑新放心不下的低洼易涝点,他心里还时刻挂念着沿河低矮房屋、背街小巷居住的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员等弱势群体。在迅速落实《韶关市区防御特大洪水预案》等防御措施之后,汹涌的洪水漫过市区河堤、冲上平日里人们徜徉漫步的万里碧道,然而,三江六岸无一人因洪灾伤亡。

创新机制精准调度乐昌峡水利枢纽

2019年初,黄剑新主动协调郴州市三防办、清远市三防办、飞来峡枢纽和白石窑枢纽等单位,建立北江干流水利枢纽防汛联合会商调度机制。  

当年6月13日11时,乐昌峡水利枢纽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3650立方米/秒,黄剑新连夜组织有关单位,多次会商研判,精准实施蓄洪错峰联合调度,成功实现韶关市区河段无洪峰形成,将北江最高洪水位控制在53米(与市区警戒水位持平)。  

2020年6月上旬,曲江区樟市镇录得破历史纪录的最大24小时雨量549.9毫米,黄剑新及时部署防御工作,提前转移6988人,人员零伤亡,该案例被省防总编入防汛抢险演示脚本,上报国家防总。

梳理经验全力推进三防体系建设

在从事水利三防工作的37年,黄剑新积极对接协调相关部门,赶在汛前率先完成市三防指挥部调整,明确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制定三防指挥部工作规则,建立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工作协同机制,为全市汛旱风冻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夯实基础。2019年5月27日,韶关市三防办被省防总表彰为“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先进集体”。  

2020年,黄剑新同志系统总结三十余年工作经验,创新提出三防工作平时以“十个到位”抓基础,临灾以“十二个及时”抓应急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被提升为《韶关市“三防工作十五条”》,在全市印发实施,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举办韶关市学习贯彻“三防工作十五条”专题培训班,提升全市三防工作骨干力量的业务水平。  

2021年,黄剑新创新完善防御低温冰冻灾害工作方案、短临预警和夜间电话提醒机制、市区防御内涝应急联动机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方案和韶关、清远“雨窝子”区域交通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等三防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三防体系建设,持续为新时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添砖加瓦。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政宽

编辑:张惠娟


相关阅读

评论区

暂无评论,速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