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东莞和省市驻村工作队员视仁化为第二故乡,无怨无悔地真帮实扶促脱贫。县直各单位扶贫工作队员视贫困群众如亲人,苦干实干想方设法齐攻坚,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6月10日,在仁化县精准扶贫省定贫困村原驻村干部座谈会上,仁化县委县政府向即将结束驻村工作返回工作岗位的驻村干部表达感谢。
据了解,2016年以来,广东省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省直单位、东莞市、韶关市以及仁化向全县33个省定贫困村派出驻村干部,到现在刚好三年时间。目前,该县贫困户3121户8995人已实现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仁化县扶贫成果的取得,凝聚着每一位驻村干部的努力和心血。仁化县委县政府以召开座谈会、向帮扶单位送上《感谢信》、制作驻村干部扶贫记录短片等方式,感谢这群最可爱的脱贫攻坚人。
抓党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三年前去董塘镇江头村时,许多村民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逐渐失去了信心,我和东莞虎门镇驻村工作队一起当好基层党建‘服务员’,实施了建章立制、调整村干部、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措施,让我们无比欣慰的是,今天的江头村‘两委’成为了优秀的‘一线作战部’。”在座谈会上,仁化县行政服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潘秀红说道。
该县贫困村大多内生动力不强。三年来,驻村工作队突出党建引领,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帮扶,其中,凤岗镇扶持对口帮扶的12个贫困村投入党建经费144万元;虎门镇定额捐赠党建经费60万元,完善了对口帮扶贫困村党建“三室、两台账、一栏”工程;省外事办向省直机关工委申请了“强基振兴”项目资金19.8万元,健全了新山村党建活动阵地;市工信局筹集企业资金19.4万元为芭蕉垅村党建阵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在提升贫困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工作中,驻村工作队采取思想引导、知识培训、政策扶持、阵地建设等方式,积极帮助贫困村抓好基层党组织抓班子带队伍,建设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
抓基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我为在城口镇恩村这片红色热土奋斗过而感到自豪,在这里我搭线企业家资助恩村学校,走村串户向群众宣传‘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群众的理解和投工投劳的支持让我分外感动!”在座谈会上,东莞市凤岗镇政府驻恩村工作队长黄建华作情真意切的发言。
黄建华返回凤岗镇政府工作岗位让贫困户十分不舍。恩村贫困户蒙细勇说:“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我们向黄队长反映,都会得到及时解决,他真的是全心全意帮助我们,上个月全村35户贫困户自发写联名信感谢黄队长的帮扶。”
驻仁化县各村第一书记及扶贫工作队员们千方百计的帮扶,让贫困群众多了一位“亲人”“好友”。据悉,三年来,扶贫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到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之中。其中:东莞投入对口帮扶引导资金3900万元、省委统战部投入扶贫资金1853万元、市委宣传部投入652万元、广东外事建设办自筹资金349.4万元、珠影集团自筹128万元……资金的有效投入迅速且显著改善了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城口镇恩村和上寨村省际美丽乡村、董塘镇安岗村省级“红色村”党建示范点等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成为了环丹霞山美丽乡村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
抓产业引导脱贫致富奔小康
“我不会忘记,在产业扶贫推进卡壳的时候,我和县、镇领导夙兴夜寐研究推进平甫村产业,最终成功建立了平甫村柰李生产示范基地、打造了月亮山片区休闲旅游点。”省委统战部驻平甫村第一书记韩志勇情意浓浓地说,“我这次暂时离开了平甫村,但我的心留下了,仁化永远是我的第二家乡!”
三年来,驻仁化县贫困村工作队按照“巩固传统种养、发展特色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了毛竹、百香果、柑桔种植等传统农业产业,引导发展了蜜蜂养殖、鸭稻米、猕猴桃种植等扶贫产业,建立投产了一批果蔬业种植示范基地,增强了贫困户“造血功能”。其中董塘镇河富村扶贫共建果蔬种植基地、安岗村绣球花温室大棚生产示范基地、大桥镇大桥村的连片50亩果蔬种植基地等等。
产业兴、村民富。截至目前,该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2015年3515元增加到2018年13192元。
“三年来,帮扶单位派干将、给资金、上项目、出计谋,在帮扶改善村容村貌、推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我衷心地感谢帮扶单位及驻村工作队员!就如《风雨扶贫路》歌曲中的‘一步步呀一步步,这里的父老乡亲,永远记得住。’”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怀着诚挚的敬意,感谢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三年来对仁化贫困村的用心用情用力帮扶。
文字:谭玉玲 卢剑锋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