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师生、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一行来到浈江区犁市镇大村岭南大学旧址参观,并开展环境清理、研学交流等活动,实地回顾了抗战时期在岭南大学旧址发生的故事。
是日上午,参观人员一行观看了有关岭南大学旧址的历史资料展,也重踏了抗战时期岭南大学迁址办学的旧址,包括当时的教室、校舍、操场、校道等。现场,省“三师”专业志愿者朱雪梅教授为大家讲述岭南大学当年办学的情况与艰苦历程。
当天下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师生们为母校的旧址进行了环境清理、景观整理。岭南大学旧址地处大村美丽的樟树林里,那几棵老樟树,也见证着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现场,岭南学院的师生们一起学唱了当年岭南大学在大村传唱的歌曲《岭南凯旋歌》。时隔70多年,当“岭南,我岭南”等字句从当代岭大人口中唱出时,身为岭大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
在岭南大学旧址的历史资料中,一枚特别的哨子吸引着众人的目光。据悉,当年岭南大学的一位老师随学校搬离的时候,将他的哨子送给了大村当地的一位村民,这枚小小的礼物,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见证无价情义的信物。在南粤古驿道活化工程中,为进一步发掘、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们期待通过老哨子和桐油灯等文创产品和建造有关抗日战争烽火坚守教育内容的纪念柱等方式,助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江家敏 袁少华)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