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坚持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异常行为高发的现象,成立课研组,通过加强党史学习、开展专题研讨、进行教学实践、研发学生读本和教师用书等,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用党的建设成效引领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守护残障学生心理健康。
记者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了解到,残障儿童由于生理、身体机能的缺陷,导致在心理、情绪、意志及行为等方面与普通儿童存有差异,易出现自卑、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继而引发胆怯、自残、攻击性行为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加以重视、进行疏导矫治,势必影响残障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引发心理畸形,从而对他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或者伤害。
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情况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干部在通过思想引领、课余辅导、爱心捐助、社会实践、家庭走访等活动,在全面塑造残障儿童健康人格与心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特点,研发了《主题案例式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和《小学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广大教师应用科学、多元、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方法技术,预防和矫正残障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为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健康成长导航。
据悉,该校党支部着力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多样性,针对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开展了书记上党课、观看红色影片、讲好党史故事、“红心向党”绘画比赛、唱红歌颂党恩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在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为帮助贫困学生、丰富住宿生周末在校生活,让学生学会劳逸结合,身心更加健康、阳光,该校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为学生成长助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献礼百年华诞爱心助学圆梦”活动,号召全体党员向困难学生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发动全体教职员工为学生捐赠图书、棋类、运动器材、玩具等物品,生活老师在周末安排休闲时段以及场地,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鉴于目前本地区乃至省内未有较为系统和科学的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辅导与干预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也相对普通中小学校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当下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的现实情况,该校立足特殊教育行业,扎实推动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针对聋校初中阶段聋生研发了《主题案例式聋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教材》,针对小学智障生构建了一个集“课堂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家育课堂”于一体的《小学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七大教学主题和49个教学内容的《小学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案》和一个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咨询为两翼、以家校共育为助力的“小学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开创了小学智障生积极心理教育发展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据介绍,今年6月,由该校党员教师研发的《小学智障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被立项为广东省教育厅特殊教育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党史课题《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为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为我市唯一立项课题,实现了学校党建科研新突破。
该校党支部不仅注重自身的创新实践,还将创新实践成果向乳源、曲江、仁化等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辐射帮扶,助力我市特教事业均衡发展。同时,面向肇庆、阳江、深圳等地省内特校进行推广与实验,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教育和帮助,为全省特殊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可行经验。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海涛 通讯员 马海燕 彭畅 王碧玲
编辑:蓝洁雯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