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为工作关系,曾多次来韶关,感受的是韶关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来韶任职后,除了感觉山水依旧外,更多的是感受到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韶关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城市,对高质量发展的强烈渴望和强劲动力,同时也看到了韶关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喜人成果。”——李小平
李小平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查看整改情况。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今年5月,李小平从省自然资源厅来韶挂职,担任武江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负责自然资源(林业)、环保方面工作,他迅速适应新角色,投入到工作中。他说:“要尽我所能为老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为武江经济社会发展尽一份力。”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来韶工作5个半月,李小平深感基层工作的不易,也感受到了省厅工作和基层工作的区别,“之前在省厅,经费保障充足,我们只需要想怎么干好事就行。但到了基层政府,特别是韶关市财政状况一般,干一件事情除了想好要怎么干,要怎么干好之外,还得想有没有这个能力干,怎么筹集经费来干。”
他告诉记者,在开展无人机监控违法用地项目时,他最初的设想是要把武江全区的地都纳入监控范围,但是经费不足,经过细思考量,最终决定首先对全区耕地实现全方位的监控。
“把省的好做法留下来,把宝贵的经验带回去”
“你看现在这里没人钓鱼了。”站在十里亭桥上,李小平指着前方的十里亭水源保护地对记者说道。记者看到,水源保护地周围的围栏已修好,围栏上挂着警告牌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违法行为典型案例》《饮用水源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路边装了摄像头,一旦监测到有人闯入,便发出警报。
李小平到任后的第一件重要工作,就是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为此他组织生态环保等部门开展生态环境安全查纠整治专项行动,啃下了多个“硬骨头”。“上级暗访发现十里亭水源保护地有人破坏围栏,到江边钓鱼。对于钓鱼者来说,他们觉得在江边钓鱼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李小平说。 “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我们首先全面修补围栏,让钓鱼者进不去。同时,把相关法律法规和案例都贴在醒目位置。此外,加强执法巡查,在关键位置加装摄像头,公安、环保、镇村联动,发现一起、严查一起,起到了震慑作用。”李小平说。
圆满完成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推进自然资源监管平台建设、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整治工作、理顺规范宅基地审批工作、适应新变化梳理用地报批流程……短短几个月,在李小平的牵头下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他表示,跟部门比,政府工作的综合性更强,对干部的要求更高,几个月来在协调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他说:“既然来了,负责这项工作,我就要勇于担当、敢于干事,要为当地的老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日常工作中我都是以一个地方干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李小平认为,挂职工作的意义是双赢。“一方面是运用在省直部门的视野、平台优势,为地方的发展尽一份力,做好省市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也是让我们这些在机关里成长起来的干部得到锻炼,更多地了解基层,更好地服务基层,也有助于我们将来在省里制定政策的时候更加接地气。”
一年挂职虽短,取回真经才是要义。李小平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把省的好做法留下来,把宝贵的经验带回去。
“这个《实施意见》非常好,吸引人才的各方面措施都考虑到了”
对于韶关如何做好人才工作,李小平说:“市委刚刚出台了《韶关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实施意见》,我觉得这个《实施意见》非常好,吸引人才的各方面措施都考虑到了。”他认为,当下最重要的就是贯彻落实好该《实施意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第一是要给人才相应的概念,给待遇、编制、薪酬、职级,把他们吸引过来;第二是要搞好配套,教育、医疗要跟上;第三是敢放手,给人才施展的空间,让人才和韶关一起成长和进步。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嘉宁 摄影报道
编辑:何敏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