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晚,团市委积极应对疫情防控工作需要,不到1小时即完成首批300余名防疫一线志愿者招募工作。在一众红白相间的马甲中,有一列“红与黑”的制服队伍与众不同。他们就是来自市登山协会救援队的成员们。人人都被口罩和帽子遮得只剩下眼睛,作为队长的聂晓罡还是能被一眼认出,因为只有他穿着一身“火山红”。
聂晓罡在金泽园小区核酸采样现场维持秩序。
聂晓罡同时还是中国扶贫基金会人道救援队全国40余名队员中的一员,编号CHRT—009。这套“中扶救援”的“火山红”战衣陪他去支援过2020年惠州水灾、2021年大理5·21地震、河南水灾等救援、救灾工作。胸牌上的名字、袖徽上的编号无不向人们袒露着他的担当。这一次,披上战袍,聂晓罡带着20余名“战友”又上阵了。
当晚,聂队及7位队员被分在碧水花城二期检测点。因为去年在河南水灾后也参与过抗疫,聂队这一组显得很有经验。他们冷静行事,一到站就向物业开清单要来桌椅、警戒带、雪糕筒、指示牌等,做好等待分区,分栋叫人下楼,安排老人先做,一番布置下来,两点多钟该点就完成了检测。随后,队员们前往其他点支援,直至翌日凌晨5点才回家。
8点多,聂队再次回来报到,被分配到第一次检测时最挤也是完成最晚的金泽园小区。团市委工作人员也来向他“取经”。聂队直言不讳:不要靠人来管理人,在人多的地方靠喊话没用,尽量减少语言交流、肢体接触,用形式上的东西如围栏、警戒带等将人群分流。优先老弱人群,减少他们排队等待的时间。将检测区边界尽可能放大一些,减少因拥挤而可能发生的踩踏等危险情况。这个时候的聂队,就是一副应急专业培训师的样子。
事实的确如此。为了更专业地参与救援、救灾工作,这些年,聂队先后考取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援中心注册四级(中级)应急救援队员、国际应急管理学会培训师等资格证书。心肺复苏术、AED、止血包扎术这些都不在话下。这一想法是在他参与汶川地震救灾工作时产生的。不过,聂队说,技术和身体条件之外,应急救援人员最难过的还是心理关,很多人无法面对灾难过后的场景而止步于专业化。不少人提议聂队去大城市做专业培训师工作,而他更想守护着家乡。脱下“火山红”战衣,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污水处理工。本职工作之余、救援任务之外,他经常带着队员们进行专业训练。目前,市登山协会救援队已有80余人获取了省级以上应急救援资格,为我市的应急事业储备了力量。
目前已完成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随着各项措施越来越规范,防疫抗疫工作越来越有序,但是聂队并没有掉以轻心。过去的一天,他在这条十分钟可走完的街上来回走了3万多步。主动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是他的专业习惯。他说,整条街上差不多有六七百名志愿者,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力量守护韶关。放眼全市,现已有5000余名志愿者全身心投入抗疫行动,每一个都是好样的!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摄影报道
编辑:蓝洁雯
评论区